贫穷的本质

14,90 

名称拼音 Pin Qiong De Ben Zhi 分类: ,

描述

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,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。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,生活在每天0.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。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,他们,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,前路不明……为什么贫穷,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?这是《贫穷的本质: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》探讨的主要问题。15年以来,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,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,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“贫穷陷阱”的怪圈,《贫穷的本质》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,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,从穷人的日常生活、教育、健康、创业、援助、政府、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,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。同时,《贫穷的本质: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》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,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,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。《贫穷的本质: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》用大量实例,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,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,为政策制定者、慈善家、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。

其他信息

重量 0,3 公斤
尺寸 21,2 × 15,3 × 2,5 厘米
ISBN

9787508687216

作者

[印度] 阿比吉特•班纳吉 [法] 埃斯特•迪弗洛

册数

1

出版社

中信出版社

品牌

中信出版集团

译者

景芳

BOB点评

贫穷真的是源于懒惰吗?穷人为何摆脱不了贫穷?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通过深入全球各地的“贫穷世界”,得出了一些结论:没有正确的信息来源、逐渐消失的服务于下层阶级的市场……越是深入,贫穷的怪圈越是深不见底。两位作者富有同情心又理性地直面这一挑战,为这个问题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。

作者简介

阿比吉特·班纳吉(Abhijit V.Banerjee)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。曾就读于印度加尔格达大学、贾瓦哈拉尔·尼赫鲁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;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、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、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。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(Infosys)奖等多个奖项,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。

埃斯特·迪弗洛(Esther Duflo)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·拉蒂夫·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;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;获大量荣誉:约翰·贝茨·克拉克奖,2010年度“美国40岁以下*佳经济学家奖”,2009年度麦克阿瑟“天才”奖学金,《经济学人》杂志“八大杰出经济学家”之一,《外交政策》杂志“百位*具影响力思想家”之一,《财富》杂志2010年“40位40岁以下”*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。

2003年,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·拉蒂夫·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(J-PAL),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。J-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,从而减少贫困人口。J-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,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“知识前沿”奖。

目录

推荐语
第一部分 生活案例
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?
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?
第四章 全班最优
第五章 帕克·苏达诺的大家庭
第二部分 慈善机构
第六章 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
第七章 阉人贷款给穷人:
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
第八章 节省一砖一瓦
第九章 不情愿的企业家们
第十章 政策,政治
总 结
致 谢
注 释

专家点评

这本书中,作者进行了大胆的研究,亲身体验并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.65亿贫困人口(日均收入低于0.99美元)的真实生活。
——《经济学人》
这是一本极有说服力的读物,它真实再现了穷人的生活,很有可能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成果。
——《福布斯》
这是一本非凡之作,读后收获颇丰。《贫穷的本质》是对穷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中边缘生活的细致描述。两位作者清晰而又富有同情心地描述了他们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,他们为事实、假设和思辨开创了全新的视角。正因如此,这本书值得一读。
——《华尔街日报》

评价

目前还没有评价

只有已购买此产品的登录客户才能发表评价。

您可能还会喜欢…

zh_CNCN